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行业资讯

《CMA认证通关秘籍|前期准备4大核心动作,通过率提升90%!》

发布时间: 2025-07-08 作者:甘肃欣和检测 分享到:
二维码分享

引言

上期我们揭开了CMA/CNAS的“双认证密码”的神秘面纱(回顾链接插入首篇链接),认证之路,始于足下,本期聚焦决胜起点——CMA前期准备全透视。

CMA认证(中国计量认证)是检验检测机构向社会出具具有法律效力证明数据的“通行证”,前期准备就是围绕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、测”六大要素,系统地构建符合CMA要求的基础框架。准备不充分,可能导致:

申请被直接退回:材料缺失或明显不符合要求。

现场评审问题百出:硬件不达标、体系文件缺失、人员能力存疑,导致评审不通过或需要多次整改。

资源浪费:盲目采购设备、无效培训、重复返工。

认证周期大幅延长:因准备不足导致的整改耗时费力。

 

许多机构在CMA申请初期就因准备不足而折戟沉沙。在正式提交申请之前,通常需要3-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进行周密的前期准备。这个阶段如同建造高楼前的地基工程,其扎实程度直接决定了后续评审的顺利与否。根据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》要求及实战经验,我们将其凝练为以下四个核心方面

 

 

一、基础调研与准备阶段

核心任务:确认法律地位、实验室建设、搭建组织架构、设备配置与溯源。

具体准备:

1. 明确实验室的法律属性(独立法人或非独立法人)。

Ø 独立法人:按照工商管理部门要求,完成公司注册登记,取得营业执照(营业执照含“检验检测服务”)。明确实验室或者检测场所的要求:实验室场地需具备自有房产提供产权证或租赁则签3年合同。

Ø 非独立法人:需母体授权(非独立法人需母体授权”是CMA认证中的关键要求,特指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(例如:高校实验室等)在申请资质认定时,必须获得其所属母体机构的正式授权。)。

根据以上内容要求准备《法人登记证书》或《法人授权文件》。  

2. 实验室或检测场所符合规范。这是申请CMA认证的首要且不可妥协的条件!

Ø 科学分区:实验区、办公区、样品接收/储存区必须实现物理隔离,严格防止交叉污染。

Ø 环境参数受控:温度、湿度、洁净度、振动、电磁干扰、噪声等关键环境参数必须满足检测标准要求,并配备相应的监控设备和持续记录。

Ø 安全保障到位:危化品必须严格执行“双人双锁”管理,紧急喷淋装置、洗眼器需覆盖主要实验区域且确保可用,气瓶必须牢固固定防止倾倒,消防设施齐全有效。

3. 根据申请的检测领域和项目,梳理并配备满足数量和能力要求的关键人员

Ø 技术负责人:需具备中级职称+5年检测经验(硬性要求)。

Ø 质量负责人:需具备3年以上质量管理或检测经验+中级职称(或本科+5年检测经验) +全职在岗。

Ø 授权签字人:中级职称+3年领域经验每领域至少1人,需通过评审组现场考核

Ø 检测员:必须经过必要的培训、考核合格并持证上岗

4. 根据申请的检测项目和标准,梳理详细仪器设备、标准物质/标准样品、消耗品清单。

Ø 调研市场,选择性能稳定可靠、满足方法要求、有良好售后服务的供应商。

Ø 设备管理:所有检测设备(含辅助设备)必须明确状态,严格采用"三色标识"管理,精准控制检定/校准周期并确保到期前完成。关键大型设备(如GC-MSICP等)的采购合同、验收报告、历年检定/校准证书及使用维护记录需完整归档。

Ø 耗材管理:实验用试剂、标准物质等耗材应优先采购自具备CNASCMA资质的供应商,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;所有耗材(特别是标准物质)必须执行完整验收程序并留存记录,确保全程可追溯。

二、明确申请检测能力范围

核心任务:清晰界定实验室拟申请的检测领域(如:水、气、声、土壤、固废等)及具体检测项目/参数。

具体准备:

1.业务领域聚焦:深入分析实验室的核心技术优势和服务方向。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规划,确定首批申报的检测领域。

2.项目参数细化:在每个选定的领域内,具体列出拟申请的检测项目/参数。

3.标准依据确认:这是重中之重! 为每一个拟申请的检测项目/参数,明确其对应的、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(GB)、行业标准(HJHJ/T等)、地方标准(DB)或国际标准/国外标准(需经确认和验证)。务必确保标准版本是.新有效的。

4.编制《拟申请检测能力范围及标准一览表》 :将上述信息系统化整理成表格,清晰列出:领域类别、检测项目/参数名称、依据的标准名称及编号(含年号)、方法检出限/测量范围(如适用)、对应的主要仪器设备。这份表格是后续资源配置和体系建设的总纲。

5.方法验证与确认:申报的每个检测项目所用方法必须进行验证或确认。标准方法需验证操作能力;非标或修改方法需确认科学性及适用性。二者均须形成充分报告,缺少这份证明,该方法将无法获得资质认可。

三、构建管理体系

核心任务:依据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》及相关补充要求,建立并运行一套完整的、符合自身实验室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。

具体准备:

1. 体系文件编制(核心产出): 这是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。

 

四、体系试运行

核心任务:验证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,让所有人员熟悉流程,发现并解决运行中的问题,积累运行证据。体系正式开始试运行(通常至少3-6个月)。

具体准备:

1.完整周期:确保体系覆盖的典型检测项目至少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周期(例如,从合同评审、样品接收到报告出具的全过程,尤其像水质全分析这类周期较长的项目)。

2.记录为王:试运行期间产生的所有记录必须完整、真实、清晰地保留下来!这包括但不限于:环境监控记录、设备使用/校准/维护记录等。这些记录是证明体系有效运行的铁证。

3.内审与管理评审:体系试运行满3个月时需完成覆盖全要素、全部门的内部审核,并于申请前由.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,评估体系的持续适宜性、充分性和有效性。针对内审及管理评审发现的不符合项和改进项,必须进行根本原因分析,制定纠正/预防措施并限时整改,留存客观证据实现问题闭环管理。

 

CMA资质认证的前期准备中,从基础调研与准备、明确检测能力范围、构建管理体系到体系试运行形成闭环,至少6个月。

完成闭环的核心标志是:

Ø 体系已试运行满3个月并生成完整记录

Ø 至少完成1次全要素内审及.高管理者主持的管理评审,且所有不符合项整改闭环

Ø 申请项目的方法验证和能力验证均达标

Ø 设备溯源证书、人员资质档案完整有效

达到上述条件后,即可向省级市场监管局正式提交申请材料,进入文审、现场评审及取证阶段。

 

结尾

CMA认证的前期准备是一场需要耐心、细心和决心的系统工程。明确范围是方向,构建体系是框架,配置资源是基础,有效运行是灵魂。这四大方面环环相扣,缺一不可。准备得越充分,后续的正式申请和现场评审就越从容,通过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
欣和检测作为甘肃本土环境检测领域的专业机构,不仅自身成功通过了CMA认证,更在服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。我们深刻理解企业在准备阶段的痛点与难点。我们可为您提供:

CMA认证前期准备专业咨询:协助您梳理范围、规划路径。

l 体系文件定制化辅导:避免模板化,打造真正适合您的管理体系。

l 实验室资源配置方案建议:科学布局,高效投入,帮助您高效配置人、机、料、环。

l 评审咨询服务:CMA评审经验总结,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,显著提升正式评审通过率。

别让前期准备不足成为您CMA认证路上的绊脚石! 联系欣和检测,让我们用专业的经验和贴心的服务,助您夯实认证基础,赢在起跑线!

下期预告:《CMA认证攻坚指南(三)| 关于申请和申请材料的全攻略》 我们将详解申请的必备材料清单及注意事项,敬请期待!